- 发布日期:2025-06-24 08:39 点击次数:96
多彩贵州网讯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6月20日,以“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主题的“诗词党史”大思政课“‘旷世长征诗情回望’《忆秦娥·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娄山关毛泽东诗词馆前开讲,来自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中师范大学组团高校的师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上一堂沉浸式大思政课。多名专家学者以毛泽东的经典之作为钥匙,带大家一起解锁“娄山关”背后的精神文化密码。
“这首词是毛泽东在1935年写于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时。娄山关北拒巴蜀,南扼黔桂,关口两边都是高耸的悬崖峭壁,为黔北咽喉,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华中师范大学党史专家胡宗山结合《忆秦娥·娄山关》创作背景,讲述了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等党史上的重大事件,让现场师生对长征那段峥嵘岁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意境,是由意象组成的一系列‘意象链’。‘霜晨月’是意象叠加,形成一种清冷肃穆的意境。‘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则是意象并列。‘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也是意象并列……”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段维从诗词艺术入手,讲解了“霜晨月”的意象叠加、“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诗意想象,深刻彰显了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魅力。
“‘漫道’即‘莫道’,‘不要说’或‘枉然说’的意思,词人想表达的是‘漫道雄关真如铁’,因填词平仄的需要而调整了词语顺序。”遵义师范学院古代文学教授唐燕飞结合格律知识对词句进行深入解读,指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现出红军将士蔑视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体现了词人的非凡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华中师范大学声乐教授梁译元的深情独唱《星火》,遵义师范学院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主任刘云松的一曲高歌《忆秦娥·娄山关》、红色号角宣讲团成员朱兆麟的红色故事讲述《独腿将军钟赤兵》、教师教育学院的红色剪纸作品也为这堂大思政课增辉添彩。活动最后,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学生带领全体人员齐诵《忆秦娥·娄山关》,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此次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与遵义师范学院主办,遵义市汇川区委组织部协办,旨在共同打造“诗词党史”大思政课品牌,推进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中师范大学组团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赓续精神血脉、厚植爱国情怀。
活动当天,“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华中师范大学组团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实践教育基地”也在娄山关揭牌,华中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遵义市汇川区委组织部有关领导参加揭牌仪式。(毛颖)
一审:余旭
二审:王信 姚腾
三审:唐全寿